当前位置: >首页 >科普天地 >文化遗产保护
帝测科技带你追寻布达拉宫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0-05-11 14:17:12     来源: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2137次

清澈的霞光升腾在积雪的山顶,

是谁第一个迎来日光城拉萨的黎明?

璀璨的星光辉映着窗口的酥油灯,

是谁第一个祈祷幸福的美梦?

那就是巍峨屹立的布达拉宫。


图来源:网络

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一座依山垒砌的藏式宫殿,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更是西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之一。

自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始建布达拉宫以来,这座玛布日山上的宫堡式建筑群历经洗礼,依旧高高伫守在第三极上。神秘地宫、数千房间、奇珍异宝,这座神秘的宫堡让无数人神往的同时,也让大家好奇不已:伟大的宫殿为谁建造?屹立千年因何稳如磐石?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即位后回忆起:“昔日我祖拉托托日年赞,乃圣普贤之化身,曾住在拉萨红山顶上。”于是,“至红山顶修筑宫室居焉”。其实对于布宫的修建,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即“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这个公主就是大唐的文城公主。而《卫藏通志》在记载中,则说“松赞干布好善信佛……遂修布达拉城垣”。


图来源:网络

无论修建布达拉宫的初衷是什么,它都成为了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是西藏的一颗明珠。公元9世纪中叶,宫殿因遭受雷击和战乱破坏,仅存留法王洞、圣观音两个房间。直到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在宫殿遗址上重建了寝宫、大殿等。1690年,人们为了供养圆寂后的五世达赖喇嘛,修建了灵塔、佛殿、经堂结合的红宫。此后又经历代达赖喇嘛逐渐改修扩建——包括十三世达赖喇嘛在原有的西日光殿东面加建了东日光殿,并扩建了布达拉宫山脚下的部分附属建筑(包括雪城和龙王潭公园),方有了今日之规模。

布达拉宫的主要建筑由白宫、红宫组成。整座宫殿从外围城墙算起,东西长约360米,南北长约270米,绕其转一圈周长约1200多米,总建筑面积138025平米。宫殿主楼共13层,高115.7米,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等一应俱全,总约2000余间房屋。

有传言说布达拉宫有一处不为人知的神秘“地宫”,所谓的“地宫”其实就是地垄,它是布达拉宫里最神秘,也最晚被现代人知道的建筑。工作人员在测量红宫某处时,发现底下一扇窗户和一个门都是封死的,他们决定打开看看,就这样发现了这种迄今为止仅在布达拉宫发现的、罕见的地基建筑形式。为了使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的建筑房屋基础坚固,同时增加建筑底层面积,工匠们就在山坡地基上纵横起墙,上架梁木构成小房,形状像井一样,这就是地垄。布达拉宫共13层,最深的地垄达到8层。数百年来,地垄里垃圾、杂物堆积如山。在之后,运出了496车,并经过晾晒、拣选,无一件文物丢失。如今,491个地垄的墙体全部维修加固完毕。

有人说,布达拉宫有999间房子,加上松赞干布的修行密室—法王洞,刚好1000间,但那说的是公元7世纪首建的布达拉宫。布宫一期维修时,老工匠们试图逐一清查房间,结果无功而返。因为西藏建筑是按柱子数来测算房间数量,布宫构造极其复杂,有套间、隔间,还有套间与隔间的复合体,传统算法根本不奏效。后来布达拉宫管理处分来几个专业人才,他们也试图搞清布宫具体房间数,结果现代测算方法依旧对这些建筑没有用武之地。

目前,布达拉宫据不完全统计房间有2500多个,而新的处所、地垄、仓库等还在不断地被发现。宫内大殿与小殿彼此依存,洞穴与殿堂合为一体,房间套着房间,即便是在里面生活了一生的喇嘛,也无法穷究它的奥秘。

布达拉宫在风雨中历经千年,仍稳如磐石,这离不开建造者们垒石为室的技艺。


图来源:网络

在西藏,垒石为室的技术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布达拉宫便是这种垒石宫堡式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宫墙的基础部分最宽12米,越往上越窄,收分式,到最高处已经不到1米,像宝剑之锋,锥角非常锋利。有个夸张的说法,一头羊顺着这个墙角滑下去,就会被划成两半。宫墙全部用花岗石砌筑,据说,墙体里还灌了生铁汁。布达拉宫的外部固若金汤,而内部则是一个活体建筑,无数木料和石头,一座森林和一座大山撑起了它,内部没有一根钉子,全部是榫铆结构,所有木结构都可以拆换而不影响主体结构。在秋天大风刮起的时候,如果抱着宫中的柱子,可以感觉到布达拉宫在轻轻飘摇,犹如大树。

布达拉宫顺山势而建,白色和红色是主要的色调,白宫是达赖喇嘛冬天居住的地方,红宫主要是供奉达赖喇嘛灵骨塔的地方。红宫内有八座供奉的达赖喇嘛的灵塔,除了供奉达赖喇嘛的灵塔以外,还有其他的庙堂错落于其间,完美地呈现出巅峰级的藏族古典式建筑艺术。

在布达拉宫的无数珍宝中,红宫中的洛格夏热就像卢浮宫的蒙娜丽莎那样,总是被前来朝拜的人群簇拥着,常年都是摩肩接踵的情况。洛格夏热,原本是由遥远的尼泊尔南方原始森林中一棵檀香木中自然生成,然而自公元7世纪以后,却驻留西藏,成为这个佛殿历代主人崇拜的本尊神。在清朝同治皇帝手书的“福田妙果”匾额下,布宫的镇宫之宝洛格夏热像在帕巴拉康(圣观音殿)已伫立了几百年。洛格夏热被视为法力无边的观音,历史上,经常在帕巴拉康举行金瓶掣签。九世、十世、十一世达赖的转世灵童都是在这里举行金瓶掣签的。  

布达拉宫内藏有大量的艺术作品和稀世文物,其中最珍贵的,是浩瀚的经卷,在此珍藏的古印度《贝叶经》,最早的距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最神奇的是五世达赖灵塔内珍藏的一颗珍珠,据说是在大象脑内生成,比常人的大拇指还大。到目前为止,布达拉宫殿堂内的陈列文物已经基本登记造册完毕,已经登记在册的文物有10万多件,其中6万多件是金属文物,还有4万多件是各类佛像、唐卡、金银器、瓷器、玉器、宗教法器等文物。这些文物,一是来自历史上西藏的积累;二是信徒们的捐赠;三是历代中央政府的赐赠。


图来源:网络

布达拉宫不仅是藏传佛教的圣地,还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它所蕴藏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全人类都意义非凡。它以其悠久的历史,恢宏的建筑和难以计数的绝世珍宝,在雪域高原上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无可替代的位置。

1961年,布达拉宫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6年仲夏,为适应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布达拉宫古建筑群精确测绘与数字化项目正式启动,从多个角度,对布达拉宫进行全面体检。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部承担布达拉宫精细测绘数据获取及数据处理工作。

此次精细化测绘成果将地垄底部基岩位置提取出来,与红山进行拟合,明确了建筑主体与山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对建筑物内部结构进行了表达,服务于布达拉宫古建筑群预防性保护工作;精细化测绘数据还应用于三维可视化平台,采用BIM技术对建筑三维模型信息参数进行系统化管理,详细表达建筑内部结构细节以及构造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信息共享;还可针对不同需求建立LOD模型,为布达拉宫智能运营维护、日常管理与信息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现场工作照

此次布达拉宫古建筑群精确测绘与数字化项目的顺利实施与精细化测绘成果的实际应用在新形势下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为日后文化遗产保护手段精细化、参数化、多样化方面的探索提供了案例。该精细化测绘初期成果在2017年亮相于上海建博会,项目多项成果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西藏民主改革60年之际,《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由央视新闻中心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布达拉宫管理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制作了独家系列报道《守护布达拉宫千年珍宝》,以特别的视角,首次全方位展现了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文化珍宝和最新保护手段。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江苏星月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449      邮箱: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