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普天地 >文化遗产保护
帝测科技带你追寻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0-04-16 20:21:54     来源: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1355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为大运河沿线发展谋篇布局,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迎来历史最好时期。

在中国的华北大平原,有一条蜿蜒千里的大运河,它的修建开通改变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如果说长城是横亘中国东西的脊梁,那么大运河就是逶迤中国南北的血脉,让中国封建王朝在交替更迭中几度辉煌。这是流淌了千年的水上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


图来源:网络

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已延续2500余年。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图来源:国家文物局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大运河的开通,自此打通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它将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连接在一起,将不同江河流域的生产区域联系在一起。南方的丝绸、茶叶、糖、竹、木、漆、陶瓷等源源不断运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煤炭、杂品等也不断经运河南下。

贸易往来日益增多,文化、思想、观念、艺术等精神领域的交流亦不断延伸扩展。北方大漠孤烟的豪爽与南方小桥流水的柔和在运河之上相互交融,彼此影响,运河文化带由此繁盛起来。

2500余年的岁月中,它的宽阔与包容,连通了南方与北方,也串起了繁荣与生机,成就了沿岸一个又一个富足的城市。

图来源:网络

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最终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

图来源:网络

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是作为中国文化符号的大运河,也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千年智慧的大运河。                  

作为大运河的北首—通州,曾是久负盛名的水陆都会和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是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

大运河在通州境内流域长达42公里,运河两岸分布有燃灯佛舍利塔、大光楼、漕运码头等一批文物古迹。古运河码头遗址记录着这座古码头的繁荣,当时,每年有上万艘船只在运河码头装卸,形成了通州八景之一的“万舟骈集”景观。


图来源:网络

通州先后开凿了永济渠、萧太后运粮河、金闸河、元通惠河、坝河、金口新河,堪称世界运河密集之最。1901年,北运河停止漕运,废弃的漕河成了排水河道,到上世纪70年代,不少漕运故道被填塞,所余甚少。

在关于漕运文物的记载中,通州大运河故道中有不少沉船。若将通州段运河故道深挖,或许能呈现一个多彩的沉船世界。《通州文物志》记载,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通州旧城东门外东关大桥至潞城镇郝家村南之间,仅3公里长的运河故道进行小范围施工后,就发现了11艘沉船,且客货皆有。沉船虽多,但保存完好者寥寥。

千百年来,在运河的开挖、修治和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作用,在运河区域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行动指南》认为,运河遗存“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也就是说,运河文化遗产是在具体的时空架构内,以流动的运河为载体而形成的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历史积淀。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时指出:“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在地区共同的责任。”

为获取大运河故道的基础测绘数据、探寻运河河道变迁的相关遗迹、探寻大运河历史上的沉船遗迹,帝测科技对大运河故道及运河沉船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考古测绘,调查大运河故道的范围、现状信息,确定遗址概况。依据此基础测绘信息,生产相应数字测绘产品,评估运河保存现状,从而对遗址进行价值判断、界定,最终为编制大运河故道的保护规划、实施保护展示工程和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提供科学依据。

西集镇马坊村故道测区GPS控制点分布

为高效高质量完成此次项目,帝测科技投入了GPS接收机、Leica 全站仪、Trimble数字水准仪、高清专业单反相机、航拍无人机、倾斜摄影镜头等高精尖设备,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国际先进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对大运河及运河故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大数据的信息采集,选用主流无人机遥感系统获取遗址数据。实现了对运河故道及沉船遗址区域空间信息的数字化采集、管理、展示,提高了遗址信息采集的全面性、精细度,提升了考古测绘信息采集水平。此外,三维重建技术将遗存几乎以原貌复原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将其储存起来作为考古资料,在后期的研究中,可直观的再现当时情况,不必再依据纸质资料和手绘线划图进行各种数据比对。另外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将考古遗址还原出来,使人犹如置身其中,对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将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大运河郝家府段三维模型

“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将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风貌延续下去”。这句话,成为了帝测科技文物保护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江苏星月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449      邮箱: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